更新时间:2023-01-14 来源:黑马程序员 浏览量:
2023年1月2日,北京。
元旦假期还未结束,70余位传智精英齐聚传智总部,满怀期待地参加开年第一场“全国教学培训会”,他们是黑马程序员全国校长、教学主管、骨干讲师代表。
他们知道,本次教学培训会的目的是再次对齐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统一各校区的教学动作和打法,以更高标准的姿态发力2023年的教学实施。
他们不知道的是,接下来的3天3夜,会多么的紧张、刺激、烧脑、跌宕。有人“收获满满”、有人“大呼过瘾”、有人“压力陡增”、有人“愈挫愈勇”……
一场教改风暴在悄然酝酿
时间拨回到2022年12月的某一个午休时间。
方立勋老师、刘凡老师及毕向东老师就一个Java知识点如何讲授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终于battle明白后,惬意地享受着“磨课”带来的愉悦心情。
这是自公司提出“教研驱动校区运营”战略后,总裁办以及研究院老师们“磨课”时经常出现的场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2年,课程研发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2023年,传智要干件大事,要在开年把战略部署全公司拉齐认知,统一标准和打发,春节之后全国上下统一行动。
确定了要开教学培训会,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形式的培训能达成以上目标?不容犹豫,总裁办各位执委、人力资源中心总监陶老师被召集到会,经过几位老师一下午激烈的讨论,这场超强阵容的培训班成形了。
时长:3天
主讲人:刘凡老师
主题:以讲好每一天课,驱动校区运营
助教:总裁办战略执行委员会执委
班主任:人力资源中心总监及三位资深HR
研讨任务一:什么是好视频(从一个视频开始)。
研讨任务二:一天的教学如何安排(按天跟进每一天的教学)
参会人:黑马全国校长、教学主管、讲师骨干、博学谷教学实施部总监及讲师骨干
形式:7-9人一组,分组PK,“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做到有输出、有练习、有结果、有点评、有调优、有考核。
12月28日,全国校长邮箱里同一时间收到了培训会的通知。
划重点,邮件中附上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好课?如何评定好课?如何对课更有效?
并以此次参会的老师认知为基础,以校区为单位达成一个共识。这里先交代,这三个问题将贯穿整个培训会的始末,也将是2023年各校区教学工作的重心。
邮件还提醒老师们提前挑选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视频课程,时长10分钟左右。校长和老师们在挑选视频时,一定没想到,就是这10分钟的好课视频,“折磨”了自己整整3天,同时也让他们在会后表示收获颇丰,大呼过瘾。
3天时间磨10分钟的课程,难吗?
你一定很好奇精英们被“折磨”的场景,那就先听本次教学培训会主持人兼班主任的总部人力资源中心的徐老师来“爆个料”。
先交代前提,本次培训会的配置,其实是模拟的校区的整个教学系统,一天的教学实施推进,班主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人力资源中心总监陶老师说,接到此次任务后,部门内部开会讨论,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本次的任务是什么?答案就是配合刘凡老师、助教老师把教学效果做到最好。
她们早上提前到教室调试设备、课件等,在“学员”情绪低落时,焦虑时,主动去沟通,并反馈给与助教和校长,真正参与到“教学”其中。
陶老师感慨道,可能大部分人和我一样,觉得班主任只是服务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当真正去做班主任工作之后,深刻的地体会到班主任其实是服务于学生的课程吸收效果的。
当然,人力资源中心作为“双脚沾泥扎根教学业务”的表率,担任此次培训会的班主任工作,必然有另一层深意,就是对前来参训的老师做好观察,为公司发掘好苗子。
接下来,她们还会深入到每个校区,为校区搭建人才护城河,赋能校区教学工作。公司对教学实施和讲师可持续发展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回到“爆料”这件事,被爆料主角是郑州校区JavaEE教研部的张老师,张老师挑选的10分钟好课视频,是Java课程中的“循环”,自认为讲的不孬,没想到第一天他就犯了难。
1月3日上午,张老师听了刘凡老师讲的交付、分镜、拆分拆解、知识点平滑过渡、以终为始等等,热血沸腾,茅塞顿开,好似解开了校区教学中很多的困惑。
1月3日下午,实战练习时间,大家按照刘凡老师教授的方式重新写课程大纲,张老师很快写出了第一版,但自己越看越不对,上午学的知识点根本没运用上啊,左思右想,郁闷无解。
班主任徐老师观察到张老师独自坐一角暗自沉思,主动和他沟通,了解困惑,并将情况反馈给助教Pink老师,以便及时给予他指导。
让陈老师很感动也放松下来的是,郑州校区苏校长一直陪他推敲课程大纲,一个画面一个画面设计,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推进,知识点之间怎样过度,内在逻辑是否清晰,修改了无数遍之后,拿给Pink老师看后方才确定。
1月3日下午4点,各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的课程大纲,他们都是来自各校区最顶尖的老师,不说是神仙打架吧,起码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能同时汲取这么多精英讲师讲课,笔记必须赶紧记起来呀!
大纲PK结束后,来不及多想,因为第1月4日下午要PK现场讲课。
1月3日晚上,所有参训者开始做课、写逐字稿,有老师甚至只睡了一个小时。张老师像写作文一样,抠每个字,每段话,过度是否自然,内在的逻辑是否妥帖,和苏校长一起打磨了N次后,方才开始录视频。
经过修改、重录,再修改,再录,不知道多少遍后,在深夜终于提交了一版视频。你以为这样就算完成了?那就太too young,too simple了。
对于张老师来说,第二天才是最紧张刺激的一天。
1月4日上午,刘凡老师只在上午讲了59分钟33秒(这个数字请记住哦),所有人回去继续磨课,下午继续PK,没错,磨的还是那个10分钟的课。
张老师在这天下午的小组内比稿没能胜出,所以无法代表小组出战,第二轮PK当了吃瓜群众。他的吃瓜心得是:第二轮参赛的几位选手的课更强了。
1月4日晚上,继续磨课,因为1月5日的PK形式是提交录好的视频课程,他作为未曾出战过的选手,很可能要被拉出来遛遛了。
又是和苏校长对课、磨课的深夜,不记得修改了多少遍,直至凌晨才录出了自我感觉还行的一版。喊来助教Pink老师验收,出乎意料,竟然没通过。
接下来是Pink老师和他对课,过程中,Pink老师一帧一帧地过,随时暂停,并告诉他为什么这样修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让他真正充分的理解。这次,张老师对“磨课”两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1月5日凌晨3点,才算调出来大家都还算满意的一版视频,总算松了一口气。
当张老师准备回去休息时,猛然发现西安校区的老师竟然还在办公室没走,张老师刚刚轻松点的心,顿时又凉了一下。
果然,第三天的视频PK中,张老师的视频排名二,昨天晚上看到还没走的西安校区潘老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隔着2小时
让郑州校区张老师心里一凉的,就是这位来自西安校区前端与移动开发教研部,被学员称为“潘神”的潘老师,且还是传智一级荣誉“成长新秀”奖获得者。
至于潘老师是如何封神的?据说曾创下一个班40多名学生中,毕业时有近30位同学给他送了锦旗。如此优秀,依然是被虐到“实惨”的一位。
听了刘凡老师第一天的讲课后,潘老师发现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找到了答案,比如之前在校区讲课时,觉得自己已经讲的很细很慢了,仍会有学生说,潘老师,你能不能讲的再慢一点?
刘凡老师课上讲到,如果学生说你讲的快,并不是因为你把知识点讲的有多快,是一个知识点跟另外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出了问题,过度不够平滑,学生的思维其实是跟不上的。
单看每个知识点,可能讲师们都能讲得很好,但是怎么样把一个个知识点串到一起,让学生有个宏观的认知,才是难点,这是潘老师在这次培训中最大的收获。
潘老师说,回到校区他会首先召集校区讲师,对齐对好课的认知。第二步,挑选骨干讲师做试点,把所学到的知识一对一传授,刚开始一定会很痛苦,但当所有人都学会了高效讲课后,一旦学生认可,老师一定会沉迷其中,谁能会拒绝成功的滋味呢。
至于第三轮PK中拿到第一名的原因,潘老师笑道,其实在前两天做课时,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很是郁闷。他问自己,为什么做的视频自己都不满意呢?差在哪?一通分析,发现还是差在转接上,就是一个画面跟一个画面该怎样衔接,每次录视频都会卡在衔接上。
机智的他开始向总部的大神讲师求教,助教pink老师、前端网红大佬高老师都是他的求教对象,让他感动的是,总部所有研究院老师都耐心的给予他指导和帮助,没有一点敷衍和不耐烦。
好的课程一定是一点点磨出来的,在西安校区付校长的全程陪伴下,潘老师首先从改变固有的习惯开始,把衔接点策划好,每一个字该是什么情绪,该有什么行为,一个一个去对。
录了十几遍以后,潘老师感觉真的被虐到了,毫不夸张的说,甚至都快要吐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视频反而越来越流畅了,再加自己的演绎和情绪的升华,越来越满意。
熬到了四点多,终于把视频录好了,他无比兴奋,甚至想和朋友说,别睡了,起来看我录的视频。潘老师说,没有完美的视频,拿第一名也不是完美的,只是尽最大可能做最好的自己。
他自认为,课程视频能获得第一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比第二名多用了2个小时时间磨课而已,虽然是轻描淡写、云淡风轻的一句话,但背后的这2个小时经历了什么,只有他和他的团队知晓。
潘老师感叹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凡老师在第二天授课前,说好今天的内容只讲一个小时,当讲课结束后,一看表,时间指向59分钟33秒,这让他大吃一惊,这才是高效授课,只有27秒的误差。他感受到了这背后是刘老师对备课的用心,还有对所要讲授知识的超强把控能力,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鞭策和警醒。
还有培训过程中,听到关于刘凡老师和Pink老师磨课的故事,Pink老师这样钻石级的网红老师,用了7天时间才磨过1天的课程,逼得Pink老师直接从校区搬到总部办公,这样才能更方便和刘凡老师对课。
总裁办的老师们都能如此躬身入局,亲自对课和磨课,又总结出这么多好的课研经验和对课工具,全公司的讲师都用这种方式去磨课,那传智的课一定是无敌的。
这样的“冲突”画面,正如所愿
在本次培训会中,传智四位执委担任的助教的角色,作为观察者和指导者,在3天里全程陪伴,他们直观地看到了校长和老师对课磨课的过程和变化,深度参与了课程的指导和调优,也看到很多精彩的故事,让他们感触颇深。
从助教邢老师那里获知,武汉校区何校长和武汉校区前端学科凡老师在磨课过程,有比较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从第一天提交的课程大纲,到最终磨出的视频,课程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最终提交的视频有很多亮点,背后的故事值得深挖。
当小编拨通凡老师电话,问及此事时,凡老师首先表示,他和何校长只是比较投入地沟通,校长纵观全局,自己更擅长技术,各自持有自己的观点,讨论比较激烈,并非“冲突”。
凡老师就“冲突”一事解释清楚后,在小编的引导下,开始回顾整个磨课过程中的所做所感所获。
凡老师开篇道:我和何校在第一天上午课程结束后,经过1个多小时的讨论,最终选的题目是讲“V-for指令”,并按照刘凡老师讲的“分镜”的套路开始准备课程大纲,在两天的做课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一共有两个冲突点(小编有录音为证)。
第一个冲突点是,当我们讨论V-for该怎么讲时,何校坚持我们无论讲什么知识点,都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只是简单的数据渲染,一定要解决开发中的具体场景,而我觉得,这样会导致视频的体量很大。
因为按照我们过去做课的套路是,会先用一个视频讲简单的dome理论,再用一个视频讲案例的,何校坚持认为,我们在导入的时候,就得给学生看真东西,上案例。
第二个冲突点,何校认为我们在讲格式的时候,没有给学生看官方文档,直接在PPT中插入格式,那格式是不是标准的?到底有没有变数呢?我们也没有带同学查文档,所以他坚持在讲格式时一定要引入文档。
过程中,大概是为了给我建立“从学员的角度来讲课”的意识,何校给我分享了一个他的看法。他说,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学生花钱买服务意识的非常强,不像前些年的学生,是奔着改变命运来传智参加培训的,那时候的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学到两三点都是常事,那时的就业市场也很好,用人需求旺盛,所以学生就业也很容易。
而现在的90后、00后认为,我花了两万的学费就应该学到知识,我就应该高薪就业,缺少了前几年那批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而从就业市场来看,竞争更充分了,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其实是更高了,学生如果在学习时倦怠了,就业必然会有压力。
这就需要老师们必须把课程讲好,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才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的效率。
我突然悟到,何校虽然没在一线上课,但他这种以用户的角度为出发点去磨课,让我对“用户感”和“对象感”有了新的认知。
3天时间里,何校全程陪伴我做课,一遍遍帮我对逐字稿,凌晨4点邢老师还在很细致地帮我们调课,给出了非常专业和中肯的建议,直至早上8点,才录出最终参赛的视频。这种全员上下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我有着非常非常强的冲击力。
邢老师在采访中说,这次课研培训会上,我们看到校长和讲师都毫无芥蒂地为了讲好课而各抒己见,在一起发力磨课,真的特别感动,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画面吗?
曾经,我们担心校长并不是每个学科都懂,校长也担心跨行指导是给老师捣乱,大家都有点畏首畏尾。
如今,校长掌握了刘凡老师教授的评课工具,让他们对跨行指导有了抓手,我们发现,校长和老师们不仅能做到,且还能做到很好。
“卷”王已抢跑
1月4日上午,9点54分。
全体传智人的企业微信里,弹出一条公司管理学院发布的表彰邮件。
邮件内容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杭州校区、济南校区在“教研驱动运营”的战略指引下,表现突出,予以升级表彰。
各兄弟校区一脸震惊的表情,同样是进京“取经”的,怎么你们已经提前“修炼”出了正果?
刘凡老师煽风点火道,你们这几天所学的“教研驱动校区运营”战略中的“磨课”和“对课”,杭州校区已经悄悄做了一年多,杭州校区已经给大家打了样,不仅行得通,而且很香。你们说要不要让杭州校区王校长好好给大家分享分享呢?
杭州校区的教改源自React风起
1月5日晚8点,总部五层媒体室。
小编终于约到了杭州校区王校长,就杭州校区教学改革落地,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采访。
王校长的故事,从2021年下半年讲起。
彼时,杭州校区在对就业市场调研时发现,企业对React方向的前端开发者需求量很大,且行业内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当即和总部研究院沟通、联动,由刘凡老师亲自带队快速研发出React相关的课程,并很快投入到杭州校区的教学中。
没想到React方向的就业情况竟如此之火爆,几个就业数据来感受一下杭州校区前端学科就业情况,21期React方向均薪16637元、22期均薪16465元、23期均薪17883元。
尝到了教改的甜头,一发不可收拾
王校长尝到了教学改革的甜头,同时还有两个矛盾点,一直困扰着他,始终无从下手。
第一点,王校长发现,分校老师拿到总部教研中心所提供的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后,更多的是凭自己的经验去讲课,因课程演绎能力不等,可能会出现知识点不连贯,逻辑不清晰的情况。
杭州校区后来琢磨出的办法是,讲师在备课时要写授课结构,就是第一块讲什么第二块讲什么,这个想法和刘凡老师说的分镜,不谋而合。
第二点,曾经,我们总认为校长是抓运营的,不负责教学管理,但校长对于本校区的影响其实是很大,校长如果重点关注业务指标,老师就会偏重完成业务指标和运营数据,这就会导致老师没时间专注于教法、教学、知识沉淀。
熟悉王校长的人都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目标性很强,有问题那就必须解决问题,不管有多难。他说,作为校长,我如果不会讲课,如何抓教学?怎样知道老师讲的好与不好?如何和老师对课磨课?
首先,我先卷自己,我用了一段时间去摸索课程,掌握技术的底层逻辑,提升自身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过程中我曾多次向刘凡老师请教。
其次,对齐认知,我先和全校老师说明了我的想法,取得校区老师的认同和支持,我告诉他们,在改革实施期间,每位老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和我沟通解决。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俗话说:经要每天念,为此我们每周固定开教学讨论会,沟通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吃饭时大家也会聚在一起讨论教学,慢慢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殊途同归,都能迎刃而解。
“上帝不需要找工作”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意识的扭转。首先要扭转的是学生的意识,即明确师生之间的关系、角色和各自该有的任务及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来传智的目的是快速进入工作岗位,所以学生是来学习工作能力,了解职业发展,学习岗位知识、职场技能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不缺知识,缺的是能将知识教会的人。传智是做岗前培训的职业教育,我们的老师,就是学生的培训师,是企业的岗前内训师。而学习,需要环境和强制性,传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供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和讨论问题。
同时明确告诉学生传智的优势,就是传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效率,我们有 16年的教学积淀,非常清楚哪些知识该教哪些不该教,知道哪个技术方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知道学生怎样学习效率更高……因此,既然来了传智,就要跟着老师走,稳扎稳打地学。
OK,学生的意识打通了,老师也得改变固有的认知。
我一遍遍的告诉老师,编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大量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编程技术,老师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点拨知识重点,把握方向,及时纠偏,不能把学生当成“巨婴”,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束缚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同时,老师必须对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作业和练习是内训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学生为了顺利入职和转正,就要高标准严要求的完成任务。
很多同事应该都听我说过这句话——不能把学生当上帝,上帝是不需要找工作的,开班时我们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各自的关系和任务,既然来了传智,就要踏踏实实跟着“培训师”的节奏学。
让老师从业务指标中解脱出来
老师,一直是传智的宝贵财富。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如果一直做重复的事情,就会与市场脱节,无法贴合学生的需求,对老师的职业发展也非常不利。
正确的画面是,老师应该每天有精力和时间了解最新的技术,精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每带完一个班后,有充分的时间去反思和沉淀。
学生学编程,是需要一点点去敲代码,亲自去完成项目的,因此老师要对学生有要求和期望。当然,这对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很高,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其次要有责任心、利他之心,做教育的心。因此,真正的IT教育,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老师的沉淀为中心,用教育成就学生,市场才能成就传智。
杭州校区在实施教学改革后,不断有优秀的老师涌现,教学改革一定是缓慢的过程,不会一下子形成,但是价值极大,是有必要花大量时间进行优化和沉淀的。
当每位老师在传智都能成长为大树,供学生乘凉,再把学生培养成大树,那么传智成就老师,老师成就学生,学生成就传智,一个良性的循环就形成了。
关键点再次对齐
1月6日,校长和讲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触动,和对教学改革的决心,奔赴自己的“驻地”,可以预见,全国校区的老师们将持续在如何做好教学这一正确的道路上发力,让教研真正驱动运营。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时间能和一直忙碌的刘凡老师深入交流,整理了刘凡老师3天里传授的干货及未来的期望,如下:
1、 此次培训会议的主要研讨内容
(一)怎么讲好一堂课
要想讲好课,先从讲好一个视频开始,抓住描述、判定、内容及动作4个关键点。用笨办法,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磕,“结硬寨,打呆仗”,对分校教学实施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让校长掌握如何和老师对课、磨课及评定课程的好坏。
(二)校长会讲课,听课、会与老师对课、磨课,要会使用工具评定何为好课。这样才能够和一线老师们战斗在一起,投入精力抓教学端,发自内心的愿意管理教学发展。
“无论灵魂还是肉体坚决不妥协,一定要把好课做出来”。拿Java和前端为例,一个学科有100天的课,一天讲20个知识点,一共2000个知识点,如果校长和老师们一天对一个知识点,需要7年,期间还要持续的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升级迭代,就这一件事大家坚持7年,试想一下7年后传智的课程会怎样?
2、 培训内容必须要“项目实战”
在此次培训期间,我和校长和老师们、助教、班主任都深度参与其中,以小时为单位,有输出、练习、结果、点评、调优,全程带着教学骨干对课程设计、对课程大纲、对逐字稿,之后再分小组PK,非常快速地拉齐了彼此对好课的认知。
知道和做到是需要过程的,就像老师日常授课一样,老师白天讲,不给学生练习,无论老师讲多好,学生不练是学不会的。
所以此次培训会,特意留出了很长时间的实战环节,就是让校长和老师们不停的磨课和对课,让他们真正体会和学习到好课应该怎么设计、怎么讲。
刘凡老师说,这次课研培训会只是一个开端,在接下来的2023年,全国校长还将分批来京集训,每个校长会继续提升讲课能力,以及指导老师讲课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以讲好的每一天课,驱动校区的运营。”
为了教学再上一个台阶,传智已全新布局,春节之后,全国校区上下统一行动,聚焦认真做课,为培养更多优秀数字化人才,扬帆起航。
// 结尾
采访结束时,我们问刘凡老师,传智的教研在未来会呈现怎样的画面?他沉思片刻道:“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认为:传智只有课好、老师好”。
我追问,实现这个画面,难吗?
他答:难!做教学是育人,是责任,我们要做的是坚持做难且正确的事情,坚持做有长期价值的事情,但是我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做教学,我们是认真的,我们是较真的……
到这里,突然明白了,传智在2023年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用这样的形式,让近百位老师几乎不眠不休,用3天时间去打磨一堂10分钟课程的初心和用心。
答案很简单,也很纯粹,就是让所有传智的老师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真谛。
过程或许会孤独,会难熬,但我们要知道,这件事很酷!